域改革为主要目的的“多跑一次”改革,取得了巨大成效。
勿庸置疑,“一窗受理”平台作为“多跑一次”改革的主要技术支撑手段,确实发挥以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切入点,以倒逼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,以撬动其他领了重要作用。
本文针对当前“一窗受理”的一些不同看法,围绕“一窗受理”平台的定位、作用和其历史使命,谈谈个人的观点。
一、 “一窗受理”平台应重点解决“一件事情” ,实现“多跑一次”
去年提出的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”,这是一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的理念创新,具有现实指导意义。
“一窗”是形式,“集成”是手段,“服务”是目的。这里所讲的集成,不是把物理上分散的窗口、人员和桌椅集中在一起,而是把不同信息系统、不同服务集成在一起,推动数据共享,为企业与群众提供更好服务,简单地来说,也就是让群众与企业到政府办事少跑腿、多跑一次。
因此,“一窗受理”平台作为统一的线下服务入口,重点是将可协同、可联办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整合成“一件事情”,通过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的“一个窗口”和“一个平台”,按“一套标准”进行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综合窗口出件”。
每个综合窗口受理的“一件事情”应集成多个事项、多项服务。群众和企业办事,从“跑部门”到“跑政府”,从“跑多次”到“跑一次”,以效果为导向,推动线下办事方式产生根本性改变,赋予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。
实现企业与群众到政府办事“多跑一次”,重点是解决“企业投资项目、不动产登记、商事登记”等与企业和群众密切、迫切、难办的事。通过“多跑一次”改革,进一步倒逼政府部门实现事项、材料、流程和数据的标准化。
二、线下“一窗受理”与线上“统一申报”要上下联动、融为一体
随着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不断创新,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从线下到线上实现“大转移”,符合新技术应用潮流,也是大势所趋。
根据《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国发〔2016〕55号)提出“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,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”。从这个方面来看,“多跑一次”改革更要顺应“互联网+”发展潮流和迭代要求,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路径与方法。
要积极推进网上办事、全流程网办,尤其是涉及面广、应用高频的事项,必须应上尽上,推动在线化、加快移动化;而网上办不了的事,去现场”多跑一次”。对于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而言,跑一次不是目标,只是起点;跑零次、不见面,才是终目标。
“统一申报”作为政务服务网的线上服务入口,应该大力提倡并加快推广应用,与线下“一窗受理”相辅相成,形成两个入口、一个后台、应用闭环、上下联动,大程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,提高政府行政效率。
同时,加快推进线下“一窗受理”、线上“统一申报”和业务办理系统与“大数据共享平台”对接,充分利用“大数据共享平台”数据服务能力,着力在通过数据共享减事项、减材料、减流程、减时间上下功夫,有效地支撑“多跑一次”改革,充分满足企业与群众的办事需求。
三、以“统一认证、数据回流”方式,加快“一窗受理”平台系统对接
围绕“多跑一次”改革提出的“受办分离”,是指受理端在“一窗受理”平台,办理端在部门业务系统后台,其目的:一是为实现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、乡镇代办人员能够无差别通办;二是对所有部门业务办理能够实现全流程监管。
实现上述目标,建议推行“统一认证、数据回流”方式开展系统对接,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简便方法。
实现同城通办、异地可办的前提是事项、流程、材料的标准化,只要受理标准和操作流程统一,是否实行“受办分离”不是主要因素。一些事项对受理人员有专业要求、需要审查核对,如公安户籍、交管、税务等,通过“一窗受理”平台进行跨部门通办难以实现,因此,不宜将所有办事系统的“受理”端纳入“一窗受理”平台。
目前,“一窗受理”平台系统对接前提条件是用户首先要实现“统一认证”,系统对接主要有两种方式:一是申报在“一窗受理”平台,实现“受办分离”,“数据落地”至“一窗受理”平台;二是申报仍在部门自建信息系统,比如受理复杂和即办件业务,以及确需依托“一窗受理”平台实现跨地区、跨部门通办的事项,可采用“统一认证、数据回流”的方式,将部门信息系统的受理页面接入“一窗受理”平台,并对受理业务统一编码,用于后续业务监管。
通过基层综合治理“四个平台”,将“一窗受理”服务延伸到乡镇、村(社区),为企业与群众精准服务、主动服务,实现“就近多跑一次”。不论是哪种方式,都应以方便企业与群众办事为主要目的。
但是,无论是申报在“一窗受理”平台,还是申报在部门自建业务系统,都要求所有办件数据落在省大数据平台,统一进入政务服务网办件库,实现从“受理”到“办结”环节数据的全流程监管。
随着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线下实体办事大厅的进一步融合,线下“一窗”会变小、变浅、变成办事OTO体验店,仅仅作为网上办事的一种补充而存在,就像前些年银行网点“遍地开花”也满足不了群众需求。而今,虽然业务逆势增长,却因互联网“侵入”有些“门庭冷落”。
也许有一天,“一窗受理”终也会完成它承担“多跑一次”改革的历史使命;而线上“一窗”——“统一申报”窗口,会变大、变深,变成每个人手上的移动办事终端,随时随地、想办就办,再也没有所谓的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。
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“一窗受理”服务模式
11月1日,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“一窗受理”服务模式。按照省政府和市委、市政府关于“放管服”改革工作部署要求,着眼企业和群众“少跑腿、好办事、不添堵”,应用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思维,积极推进“一窗受理、内部流转、限时办结”的集成化审批服务,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大便利。
一、主要做法
一是调整窗口布局。以服务对象为核心,按照审批业务类别需要,调整部门窗口布局,将原来86个市、区部门办理窗口进行重新整合,设置了项目审批、市场准入、科教文卫、农林水牧、交通运输、社会事务、综合业务、中介服务等8个综合服务办理区,每个综合服务办理区设置2个综合受理窗口,实行“一窗受理、一窗出件”。
二是创新审批模式。按照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审批模式,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事项,逐项明确事项基本信息、设定依据、申请条件、申请材料、特殊环节、办理流程、收费标准、注意事项等要素以及提交材料的名称、依据、格式、内容、份数、签名签章等要求,取消模糊性表述和隐性审批条件,公开服务事项清单和材料样本、示范文本,做到具体详实、一目了然,方便群众查询办理。积极督促部门向窗口授权,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,减少流转环节、压缩审批时限,综合受理窗口对照材料实行“一次告知、清单受理”,部门窗口实行“内部流转、限时审批”,实现了“受理”和“审批”分离,切实提高窗口现场办结率。通过“一窗受理”改革,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中的18项承诺件调整为即办件。
三是优化服务方式。依托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加快与甘肃政务服务网融合,升级改造了武威市网上行政权力审批服务系统,完成了省、市、县区三级系统对接,实现行政许可类事项全程网上申请、在线办理。不同类型的政务服务事项,采取不同的办理模式。即办件:“一窗导航、现场审核、随即办理”;承诺件:“一窗受理、分类办理、快递送达”;特殊件:“帮办代办、预约上门”。
四是推行帮办服务。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的平台优势,积极探索建立了帮办服务机制,设置了帮办服务窗口,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、精准化的诸如资料分发、咨询辅导、申报预审、表格填写等常规性业务帮办指导。通过开展精准化的帮办工作,有效解决了群众在事项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减轻了办理窗口的咨询及辅导工作量,也减少了群众在咨询、报批时的等待时间。
五是强化便民服务。提升“12345”便民服务中心功能,实行“全天候、、全程式”服务模式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招聘前台工作人员,实行24小时轮班坐岗。完善工作机制,充实服务内容,服务范围逐步向法律法规、政策咨询、公共事务、家政生活、扶困救助、就业培训和医疗卫生等全天候、、全程式跟踪服务拓展。
二、取得的成效
“一窗受理”改革的核心是实现“受”“审”分离。通过推行“一窗受理”,行政审批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一是将所有办理事项纳入行政监察系统,限时办结、超期追责,倒逼入驻部门向窗口充分授权、精减要件、再造流程、压缩时限,提高办事效率。
二是所有办理事项实行清单受理,清单之外不再允许提交任何证明材料,从根本上杜绝了没有政策法律依据的“证明材料满天飞”的现象。
三是所有办理事项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、按部门职责分办,办事群众和企业不再跑多个部门和单位,倒逼入驻部门主动积极与甘肃政务服务网互联互通,实现分散审批向集成服务、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、现场办理向线上线下服务并进转变,实现群众办事“只跑一次”。
四是办事群众和企业只面对综合受理和出证窗口,不与具体审核审批人员见面,形成实体大厅“不见面审批”。打破了审批人员从受理、审批到出件一体化模式下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,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
一是推进审批事项标准化。注重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,由审批部门制定详细的审批服务规范和标准,按照审批内容、材料、要件、流程、时间、收费实行统一规范审批,对审批流程、部门协调、信息共享和内部监管等实施精细化管理。同时对审批项目所涉及到的审批服务事项建立专门的、有针对性的、可操作性的服务指南,一次性告知明确、完整、清晰,使同类审批事项在办理时做到标准化、格式化、规范化。
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。按照甘肃政务服务网建设规范,大力推行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实现各类服务事项预约、申报、办理、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。把实体政务大厅、网上政务平台、移动客户端、自助终端、服务热线结合起来,搭建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,解决政务服务“碎片化”问题。对能够网上受理、网上审批、快递送达的,实行“零跑腿、不见面”事项清单办理;对能够网上预审、现场受理、快递送达的,实行“多跑一次”事项清单办理,切实提高网上审批服务能力。
三是推进审批服务协同化。对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并联审批项目,分类建立服务清单,明确具体审批流程和需提供的材料清单以及相关部门职责,按照“一单告知、提前介入,通知相关、联审会办,分段牵头、同步审批,全程领办、跟踪督办、逾期追责”原则,以服务对象为核心,根据审批项目类别需要对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审批事项,实行同类项目模块化、集成化并联办理和“一窗式”对外服务,做到审批事项权责清晰、流程科学、无缝对接、集成办理。